有声小说 >

肖红有声小说

1/1页 本页 3 本 共 3 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
分享到:
  • 肖红_回忆鲁迅先生 著/肖红 播/肖玉

    肖红_回忆鲁迅先生_有声现代文学作品。这篇《回忆鲁迅先生》里,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她还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他不完全,只是真正的鲁迅的一部分,萧红写的这篇文章,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神一般的人物,中国文坛的传奇:鲁迅。朋友们时常谈到寂寞,在像这样的冬夜里我也是深感寂寞的一人。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还让我进一步认识了许广平——鲁迅的爱人。其中有两处的细节描写,让我震颤。一处是写鲁迅生病期间她对鲁迅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给鲁迅挑选最嫩的菜,把鱼肉最软的一块夹给鲁迅。现在有多少妻子能做到这一点?社会在变,人的价值观在变,我们已经习惯于享受、习惯于索取。但读到这样的文字,甜柔、善良、体贴、质朴的人性在唤醒我们灵魂深处的母性。萧红一生真爱的男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祖父,另一个是鲁迅。对祖父的爱是亲情之爱,对鲁迅的爱则是一师一友的爱。她敬重鲁迅,也敬重许广平,她是他们俩的朋友。萧红在自己的诗里写过“理想的白马骑不得,梦中的爱人爱不得”。

  • 萧红-呼兰河传 著/肖红 播/才政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精当——“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 肖红-生死场 著/肖红 播/聂梅

    《生死场》是肖红的代表作,写于1934年,1935年作为鲁迅先生主编的“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宏光书店印刷出版,鲁迅先生亲自作序,高度赞扬肖红用“越轨的笔致”表现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小说当时就轰动了上海文艺界,正如许广平所说的,《生死场护给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和惊动,因为是那么雄厚和坚定,是血淋淋的现实背影。”《生死场》有声小说的艺术魅力是多方面的,但作家独树一帜的修辞艺术尤其引人注目。《生死场》中的修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化抽象为具体,为通俗易懂,而是作品独特深邃的主题及作者敏锐的艺术才情察赋的直接产物。 首先小说的标题就通过一个形象化的借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深邃。“场”给读者感觉到的不只是作品人物活动的空间,而似乎是物理学上对“场”的解释:“场”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很显然,此标准意在反映北方农民在生死空间所演绎的种种生死状态。

1/1页 本页 3 本 共 3 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