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档案_百家讲坛

 书法档案_百家讲坛内容简介:

书法档案_ 百家讲坛,由于钟华主讲,带我们来品鉴汉字书法之美

书法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说起汉字的故事说起如何写好书法,很多人的答案就是两个字“苦练”。有声小说网 编辑见过很多书法练习者,“勤学苦练”已经成为他们学习书法的共识,甚至是不二选择。但是古人是如何学习书法的,东方书法的当代解读呢?他们也是苦练出来的吗?古代的书法家,并不是职业书法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做其他的事情。举例说来,书圣王羲之活了仅仅活了58岁,他花费大量的时间是在游山玩水,尤其是公元355年也就是王羲之52岁辞官以后,他和朋友们整天在越地山水间炼丹游玩。

天下第二法书——颜真卿《祭侄文稿》.jpg

解码汉字的过程中发现以《全晋文》所收的王羲之文章来看,总共也就37028个字,加上轶文估计在十万字左右,这说明古人写字的量也并不是很大,远没有今天的人写的多!所以,探秘中国汉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人写字有着一套和我们今天不一样的书写方式,而这套方式绝不会像我们今天这样费死劲练字尚收效甚微。

那么,千年书法史中古人是如何学书的?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向我们透露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问,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也就是说中国古代书法学习中并不都是临摹字帖的,而是把古人的书法张挂在墙上,观察它以至于入神,这样下笔写字就会笔随人意了。既然古人学书不都是临摹,那么古人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如果找寻到这种方法定会对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大有帮助。

熟悉书法发展史的朋友都知道,魏晋唐朝时期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不是越来越好,而是一落千丈。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中痛心疾首地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为什么欧阳修会这样认为?翻开中国书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都出现在晋唐时期。而这个时期的书法家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有着汉字密码精神追求的贵族。这里所说的贵族精神不是身份和地位的高贵与显赫,而是在文化、品格、道德、伦理上有所追求、有所砥砺的一种精神,有着一种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物质利益的高贵精神的追求。这个群体的这种高贵追求同时也影响着后世对于书法的观看方式和评判标准,汉字五千年,真正的书法家却越来越少。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下载器推荐使用:下载工具,查看下载演示视频
提示:本操作将扣除下载币或当日下载任务量,24小时内的重复章节除外

1/1页 本页12集 本书共12集音频   

[上一页] [下一页]

书法档案_百家讲坛精彩评论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