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马瑞芳有声小说

1/1页 本页 4 本 共 4 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
分享到:
  •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之宝黛爱情 著/马瑞芳 播/马瑞芳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之宝黛爱情_经典文学有声小说。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系列有声读物:贾府盛衰之谜、宝黛爱情、趣话王熙凤。马瑞芳教授表示,《红楼梦》好比文学的万里长城,浓缩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和情感渊源,《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小说,它把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样式,诗、词、歌、赋,都吸纳进来了,它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美食、园林、绘画等等,都利用起来,给小说家写人物、讲故事服务。我不是按一个一个人物来趣话,而是按照《红楼梦》小说本身的走向,从情节发展找最有趣的人生事件,看看它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红楼梦》这么令人愿意琢磨,因为它是一部盖世奇书。《红楼梦》这么令人乐意琢磨,因为它写出了绝世之恋。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创造过宝黛这样“缘定三生”的大爱神话?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创造过绛珠仙子“尘世还泪”的挚爱真情?世界上哪位小说家创造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不是“三角恋”却趣于三角恋、深于三角恋的聪慧者心灵“捉对儿厮杀”?世界上哪位小说家能把一场优美甜蜜蜜的恋爱跟一座封建家庭大厦“忽喇喇”倾倒的过程如此微妙、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上哪位小说家能把一个寻常爱情故事跟文化、伦理、甚至于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的事,如此诗情画意、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只有《红楼梦》。《红楼梦》打破传统,首先是写出从未有过的崭新人物。贾宝玉不是因为不长进被他爹胖揍一顿吗?贾政训斥他你有什么不足,整天唉声叹气?贾宝玉的父亲很不理解他,你生活无忧无虑,住的是雕梁画栋,吃的是金珠玉粒,穿的是绫罗绸缎,在家有美女环绕,出门有宝马香车。你应该很知足才对,你为什么还在唉声叹气?贾宝玉为什么不满呢?为什么唉声叹气呢?因为贾宝玉的思想是跟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着干。比如说,封建社会讲男尊女卑,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人封建社会要求读书做官,贾宝玉把追求为官做宰说成国贼禄鬼,把封建时代最高的道德“文死谏武死战”贬得一文不值。

  •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之贾府盛衰之谜 著/马瑞芳 播/马瑞芳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之贾府盛衰之谜_经典文学有声小说。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系列有声读物:贾府盛衰之谜、宝黛爱情、趣话王熙凤。一个包容世间百态的万花筒,一个折叠多舛人生的命运魔方,一个将个人命运溶入世代洪流的******经典。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再品《红楼梦》,探究忽剌剌似大厦倾背后的贾府盛衰之谜。本书稿是她研究红楼梦多年以来的全部成果的结集,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许多人物、事件背后潜隐的密码,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书稿通过对《红楼梦》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线索的梳理,一方面是从马的角度解析和重述红楼故事,一方面却又是从故事及人物活动、讲话的蛛丝马迹中探察人物的性格和真实意图;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体会文本背后的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以及小说与曹氏家族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开头.贾府还没出现,先出现个甄府,贾宝玉还没出现,先出来甄士隐和贾雨村。甄士隐和贾雨村既是人名,也是作者构思小说的谐音,“甄士隐”就是真事隐藏起来了。“贾雨村”就是假语存了下来。曹雪芹笔下的这两个人名,就是说:曹氏家族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事件已经被作者巧妙地隐秘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虚构的贾府,虚构的世界,是小说。《红楼梦》中有甄府和贾府。甄府,“甄”者真也,真正的王府;贾府,“贾”者,假也,假造的王府。甄府和贾府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都是幻想的王府.但甄府更多的是现实中曹府的影射,贾府则是现实中曹府的升华和变形。影射,更容易跟原型发生联系,升华,就更像艺术创造。

  •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之趣话王熙凤 著/马瑞芳 播/马瑞芳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系列有声读物:贾府盛衰之谜、宝黛爱情、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新杏坛之名人故居 著/马瑞芳 播/马瑞芳

    新杏坛_名人故居_有声百科知识。节目以“名人故居”为背景,结合故居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名人故事、民俗文化等内容,通过文化论坛、纪录短片等形式,邀请文化学者、名人名家走进名人故居,充分挖掘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从鲜为人知的历史传奇中,带领观众发现沧桑岁月里,关于一个民族的国家记忆。继孔府、孟府后,今天上午,山东卫视《新杏坛》栏目“名人故居”系列节目第三站来到蒲松龄纪念馆。节目特邀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在蒲松龄故居展开一场聊斋文化的对话。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乡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在江苏省宝应县作幕宾外,都在家乡为塾师。家境贫困,能诗文,善作俚曲,穷毕生精力撰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语),创造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故居包括“聊斋”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东向门楼一间,均为方正石及乱石墙基、青砖柱门窗、草顶、小青瓦接檐,是典型的清代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在聊斋文化的发源地访谈“聊斋文化”,仿若穿越历史,更具韵味。狐仙鬼怪各有所指,嬉笑怒骂皆含世情。访谈中,马瑞芳教授精彩诠释了《聊斋》的深刻教育意义,并由此进一步解读蒲松龄的人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现场观众们听得聚精会神。新杏坛讲座请收听:新杏坛-2016年、曾国藩教子十法。

1/1页 本页 4 本 共 4 本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