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_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英国小说家毛姆是一位说故事的圣手。他的小说机智、幽默,不时流露出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讥讽。《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在这部小说里,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整个故事: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月亮指艺术;便士是当时最小的金钱记账单位,指生存的基本需求。书中的主人公,在中年时候突然抛弃自己的妻儿、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当中,过着最简陋,乃至食不果腹,和社会渐行渐远的生活。书名暗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追求艺术和生存之间的关系。主人公离经叛道的行为,遭世人的厌恶和不解。他也不在意外人的看法,乃至做出让放在今天也令人咋舌的行为,只因为追求内心。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在全盛期写下的杰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这样重要的一部作品,为什么会选择高更作为笔下主角原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读后感。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的标题是什么意思?标题决定主题,所以有必要讨论一下。在本书译者苏福忠的前言里,称“月亮”指艺术,“六便士”指世俗价值观。还有说法是,“六便士”是英国币种中最小的,与月亮都是圆形的,两相对比,一个象征着圣洁,一个象征着尘埃。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在周围人的眼中是一个无趣、沉闷、乏味的人,而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设,忽然有一天毫无任何征兆的离开了家,到巴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因为有了新的人而抛弃现下的生活,然而当“我”受斯特里克兰夫人所托去巴黎寻找时,现实是斯特里克兰到巴黎,只是为了画画,而非众人所猜测。在巴黎,德克·斯特洛夫是斯特里克兰的忠实拥护者,认为斯特里克兰是个画画的天才,在斯特里克兰生病命悬一线的时候把他带到了自己家里悉心照顾,然而结局是斯特洛夫夫人爱上了斯特里克兰,最后为了成全斯特洛夫夫人……
毛姆_寻欢作乐。他一改以往作品中对女性的偏见,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点缀以许多文艺圈中的韵事逸闻。大作家德里费尔德及去世后,他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故事由此展开,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我们发现了作家的前妻,迷人的罗西,她生性风流,处处留情,却不失善良坦诚与可爱…… 这书读来令人兴味盎然,情节并不复杂,通过追忆的方式写出了“我”——作家阿申登,与在童年生活过的黑马厩镇初识的作家爱德华·德里菲尔德以及他的前妻罗西的一段往事,这段回忆是受“我”的作家朋友阿尔罗伊·基尔所托而引发的,他答应第二位德里菲尔德太太来帮这位伟大的作家撰写传记。毛姆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一是结构设计上的,“我希望读者从过去跨入现在,再从现在返回过去,一点儿都不感到颠簸震动,因而故事的叙述应当像一条法国那种宁静的河流那样平稳地流去。”二是关于书中的女主人公,“年轻的时候,我跟本书中我称作罗西的那个年轻女人关系十分密切。
毛姆_刀锋_有声外国文学名著。实际上以一种现实主义的面貌,表达了与表现主义相似的人生荒谬本质论。尽管毛姆并没有采用直接走入内心、诉诸神秘直觉的方法。《刀锋》在小说内涵上采用的是一种反讽,是让意义在自我矛盾的相会中被抵消摧毁。年轻人拉瑞,在战争中失去了战友。同样很年轻的战友因他而为国牺牲了,拉瑞很受刺激,因此对人生感到迷茫:我们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这类哲学问题很多人有过迷茫,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想过,但大多数人发觉自己想不通,也就算了,接着过日子。不然怎么办?日子不过了,每天迷茫,发呆想这种无关痛痒的问题?多不现实!——拉瑞还真的不过日子,每天迷茫了。看,十足十的理想主义者。他从此性情大变,退伍后,什么都不想干,不想上学,不想工作,就每天在图书馆拼命读书,大量阅读,在书中找寻意义。然后觉得不够,出行,旅游,各处闲逛。密集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干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作为调节,顺便赚点生活费,也是以不同的体验方式寻找人生的意义。一路颠簸修行,来到印度,做了个司机,满大街开车,一边过日子,一边继续寻找人生的意义。在《刀锋》一书中,描绘了几个角色不同的人生追求,这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人生的各个选择关头,那个内在的最本质需求,总是会起到最决定性的作用。何为“自主的”选择?便是在做选择时,清楚自己这个决定性的需求是什么。但可怜的是,有很多人,一生都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欲望,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比如书中那个势利的艾略特·谈波登,他一生拼尽全力跻身于“上流人士”中间,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当他年老体弱失去利用的价值,立刻被人们遗忘,甚至唾弃。《刀锋》写了一堆人如何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形形色色,磕磕绊绊,很全面。有的人追求非常直接的金钱、权力、社会地位、情感、家庭,也有人追求很捉摸不透的:自我、人生终极意义。毛姆只记录,没有价值观的褒贬。他们都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但其中最离经叛道的,跟思特里克兰德有类似之处的,是主人公拉瑞。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他就在构思这部小说了,经过近三十年的酝酿,一八七八年才动笔写作,边写作边发表,历时二年,于一八八○年完成。从一八七九年起至一八八○年,在《俄国导报》上连载。一八八一年,出版单行本。这部以弑父惨案为题材的小说,展示了作家对俄国过去、当时和未来的思考,涉及无神论和宗教、反抗和逆来顺受、善和恶、生命的意义和人的使命等社会、政治、哲学、伦理、人学诸方面多种重要问题的争论,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