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地带 手机听书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收听记录

 《明朝衰自万历始内容简介:

明朝衰自万历始-17【世间已无张居正】第17集 立储难题

万历的去世失去了最后的缓冲因素,互相猜忌的小团体至此公开的互相责难,一连串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当初先皇对继承人的问题犹豫不决,在中书任要职的人何以不慷慨之言?王希爵身为首府,居然同意先皇提出的三王并封的主张,也就是皇长子常洛、皇三子长巡、皇五子长号,同时不分高下的并封为王,这是何居心呢?要不是大臣们缺乏国气而作,迁就先皇,何至把国本问题拖延得如此之久,致使后果难于收拾。据说郑贵妃还有谋害皇长子的阴谋,何以不做彻底的调查追究?这些。题,没有法律上的程序可供参照,以找到答案,但是在感情上则带有强烈的煽动性。

提出问题的人自己也未必有寻根究底的决心,而只是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控诉的口实,把食指指向反对者的鼻子,借此在党争之中取得主动。本朝的制度应该说是不能听任这种党争发展的。我们的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育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为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做出断语。在这种具体情况下,只有使全部文官按照四书的教导,以忠厚之道待人接物,约束自己的私心,尊重别人的利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朝廷才能上下一心、和衷共济。要是官员们口诵经典中的词句,称自己为君子,别人为小人,在道德的掩盖下争权夺利,这就把这个原则整个颠倒了。

这种作法导致文官集团的涣散,进而导致我们的帝国无法治理,这不必等到一六二零年,万历的灵柩抬到大玉山下葬的时候才能明白。一五八七年申时行说的:自古国家未有如此,而能久安长治者已经把这个道理说得十分清楚了。但是当日身实行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影响ZZ,此后的影响则更为微弱。皇位的继承问题发生在他担任首府的时候,所以很多人都感慨在这紧张的。几个年头之间,偏偏碰上了这样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做了文渊阁的首脑。一五九一年,申时行去职的时候,官员对他已经丧失了同情。这原因需要追溯到上一年,也就是一五九零年。这一年之初,皇长子常乐只有足岁七岁半,但按照中国传统的计算方法,他已经九岁了……